2023年11月13日,立冬刚过,喜讯便从罗平县传来,土壤熏蒸后的小黄姜连作田亩产量创造了历史。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林学院(亚太林学院)韩庆莉副教授,正是这片小黄姜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土壤熏蒸技术实施与指导专家。
一顶草帽、一双胶鞋,是她与土壤结缘的开始。她带领团队把实验室搬到广袤的土地上,从此便与大地签下了无声的约定。
初遇
我是一个起步很晚的人
从化学教育到农药学、植物化学、农药生态学、微生物学,再到土壤熏蒸技术,工作初期的韩庆莉也曾陷入迷惘,后来深入农业一线,一路摸索前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志向所在。韩庆莉说道:“这个积淀的过程特别长,我是一个起步很晚的人。”虽然时间战线较长,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的综合,使得她的知识面更为宽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韩庆莉遇到了全国权威土壤熏蒸技术专家,她尽可能靠近前排座位,全神贯注地听着。“土壤熏蒸技术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技术,而土传病害是产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可否将土壤熏蒸技术应用于我们云南中药材、烟草、花卉等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业以克服连作障碍?”参会的这份启发令她欣喜和兴奋不已。
其实,很多作物都有连作障碍。比如三七,以往人们都认为它一年一茬,但实际情况是经过3年后便可能要隔15年以上才能轮作。再比如,资料上说生姜要轮作5年以上,但实际上农户轮作基本都在10到20年。土壤熏蒸技术是目前防控土传病害克服连作障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021年被农业部列为土壤质量提升类主推技术之一。但是,土壤熏蒸技术是一个大技术门类,与传统的接触性药剂防治技术需开大口“手术”相比,土壤熏蒸好比是外科手术中的微创技术,而且不同作物所采用的熏蒸技术也不同!熏蒸技术操作难度大,后期管理需要更多科学知识。因此,该技术在云南还处于初级阶段,普及率很低。
2018年开始,韩庆莉试着把土壤熏蒸技术克服连作障碍应用到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和科特派员项目。世上本无捷径,成功没有偶然。针对连作障碍,韩庆莉带着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实打实地调查病害原因、从前期土壤熏蒸、播种或移栽、生长期用药、管理、收获,全程参与跟踪。她将科研、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先后在昆明、曲靖、丽江等10多个县市开展小黄姜、烟草、黄精、党参等土传病害防治与指导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连续几年的田间试验,韩庆莉团队研究形成了以土壤熏蒸技术为核心,病原菌快速检测和物理阻隔、土壤活化、抗性诱导和补充生物菌剂的克服连作障碍的集成技术。2022年,该技术在罗平小黄姜连作田上取得突破性成绩,成功克服了小黄姜不能连作的重大难题,小黄姜在同一地块从需轮作10年变为年年可以种植!连作的产量达到新地产量!此技术成果不仅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平小黄姜产业意义重大,对作物连作障碍的克服和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这一成果进行宣传报道。
“每一次问题的解决及农户的满意都是对我极大的肯定,让我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就是韩庆莉科研的前进方向,经过不断试验研究,罗平小黄姜在熏蒸技术克服连作障碍的基础上形成小黄姜连作高产集成技术,产量超过新地,目前在罗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3年核心示范区累计达到3000多亩,高产技术辐射3万亩,辐射到文山和红河小黄姜种植区。这些成绩让她再次感受到工作的责任与更为深远的意义。
信任
做实事会赢得发自内心的尊重
姜瘟是连作后最主要的病害,姜农是谈瘟色变,即想种姜又怕姜瘟。虽然姜瘟问题上百年来都未得到解决,但寻求答案的脚步一直未停止。2021年,罗平县农业农村局听闻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的韩庆莉老师在土壤熏蒸技术上颇有研究,第一时间把韩老师请到田间地头。在学校和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2022年,韩老师在罗平开展了以土壤熏蒸为主,综合防控姜瘟、克服小黄姜连作障碍技术的集成研究与推广工作。不敢有半点松懈的她,从姜种处理、土壤熏蒸,到活化检测、病害调查、病原菌阻隔,每个环节都一一下田跟进。基本每月,她都会去罗平开展2—4天试验,通过多次大田试验,不断总结数据、创新方法。到了11月,喜讯传来,两种熏蒸剂共30亩连作试验地,经熏蒸、姜种消毒、土壤活化与后期病原菌预防、阻隔、病株打补丁等技术,全部达到新地产量,安全度过姜瘟高发期,而对照地绝收。这一集成技术初步解决了罗平小黄姜种植上的痛点、难点,燃起了农民种姜的愿望,促进罗平小黄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初心和使命,让韩庆莉更加努力。一旦田间有问题,她都第一时间赶过去,带着学生实打实地调查病害原因、寄送药品、监测药效,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韩庆莉就是这样,不计任何得失,一心想到的就是解决问题。
韩庆莉说:“困难常在,但只要想到农户的一张张笑脸,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丰收的喜悦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在解决连作障碍问题后,小黄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谈起困难,韩庆莉并不掩饰也不害怕。大田试验不仅需要团队的努力,还需要当地农户和劳动力的多方合作。试验地一般都离城区较远,比如要到昆明市辖区的禄劝试验地,虽然到禄劝县城只需1个小时,可是从县城到禄劝试验地,还需开40多分钟的盘山公路。为了赶时间,韩庆莉常常是和工人一起干活,中午也不休息,下午工人下班了还继续干活,如果第二天学校有课,晚上还要驱车赶回昆明,如果没课,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地里干活。跟着下地的学生常常被韩庆莉惊讶到,说没想到韩老师会这么“吃苦能干”!“大田中的困难都挺考验人的,但好在学校和学院都特别支持。像生姜测产,要请不同岗位、不同地方的专家一起见证,然后按照测产标准拔多少株生姜。学校全程跟踪、录像,让我更感觉到了坚强的后盾。”韩庆莉感激地说道。
“几年跑下来,经常会因为具体事情而焦虑,像烟草、小黄姜等,种下去后,遇到天气干旱不下雨时,我就会天天焦虑。虽说这种焦虑不是时时刻刻有,但是总有一件事情牵绊着……”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困难常在,但丰收时喜悦让人陶醉啊!”
罗平有位农户韩大哥,去年得到政府支持,在他家地上试验小黄姜。韩庆莉解决了他家小黄姜的问题,经常被亲切地喊去家里吃饭。韩大哥录制了一段丰收后姜田的视频发到网上。视频中,他展示了自家地上的小黄姜,高兴地说道:“这个土壤是通过熏蒸的,效果怎么样大家看看,我觉得效果太好了!”
罗平罗雄镇幸多禄村张合生早年在外做生意,发生意外行动不便后回到家乡。家乡的小黄姜给了他新的希望,他成立了小黄姜种植合作社,打算大干一场,可是没有种两年,他就发现可用于种姜的地越来越难来找,生姜连作障碍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只要有科研工作者来他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试验,但是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他的希望也一次次破灭。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直到土壤熏蒸试验成功,姜瘟防住了,连作障碍问题解决了!丰收时,他站在自家小黄姜地头,望着绿油油的姜田,脸上露出藏不住的喜悦。他说:“不敢想象啊,小黄姜可以连作了,罗平小黄姜有救了!以后每年不用为没地种姜发愁了,又可以让镇上更多的人来地里干活,让他们在家门口挣份工资,我也可以真真正正为我们罗平乡村振兴做点贡献了!”
土壤熏蒸给张合生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更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给罗平的小黄姜产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2023年小黄姜收获后,张合生给罗平县政府写了封信,表达了他对政府一直以来不断寻求解决小黄姜连作障碍技术的感谢,表达了对土壤熏蒸技术的认可!
服务
只要别人有需要,只要时间腾得开
在全程参与几个种植循环后,韩庆莉逐渐和农户建立起感情,同时也深深感觉到农户对技术的渴望。在与农户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农田生产中一些痛难点和“卡脖子”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在文献中早已得到解决。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韩庆莉心中升起了疑惑。比如在深入大田后,韩庆莉就发现农业生产中,土传病害根结线虫病是年年用药年年防,但病害依然是年年发生,而且是呈不断蔓延的状态,损失越来越重!在观察研究后,疑惑终于解开了,原来不是农户使用的药剂不好,而是许多农户的用药方法不正确和管理不科学,科学用药是第一步,用药后如何防止线虫的人为传播更为重要。
培训普及工作也是韩庆莉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实出去之后,使命感和责任感更会油然而生。农户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觉得有必要开展培训普及。同时现在也有许多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项目,需要和农户讲清楚连作障碍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和缓解、药会起到什么效果等。”
培训的关键在于,如何抓住生产中农户关心的问题,如何用浅显朴素的语言把问题讲述清楚,让农户明白问题出现的原因及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解决方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要面对的大问题。这几年,韩庆莉每年都开展过生姜、烟草、中药材、花卉连作障碍和病害防控技术培训,有时一个月多达3次。每次讲课,不管是讲课地点在哪里、听课对象是谁,不管是大到百人会议,还是小到数人田间地头,她都会认真对待,并且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有需要,只要时间腾得开,韩庆莉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几年下来,她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韩庆莉说:“她最喜欢的还是在田间地头直接和农户交流,在现场探索方法!这几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取得的成效不仅是服务农户,也是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加快提高!要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要回到农业生产中。实践过程中,我也会发现很多生产问题所隐含后的科学问题,再反哺到科研。”
2023年暑假,韩庆莉给农药经销商讲课时,就被问到很多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许多作物种类她之前没有研究过,查阅的相关文献既前沿又深奥。对于这种真正从农业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在研究了解后会越做越深。在她帮助农户的同时,农户也对她的科研有很大地引导作用。
在技术推广这条路上,韩庆莉既感激又感慨。
一是感受到农民种地不易。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减少技术的风险,保障农民收益。比如种姜和烤烟,机械化仅限于翻土、旋耕机和培土机,而烟草育苗、移栽、装滴灌、施肥、盖膜、揭膜、抹侧芽、打顶、采收、烘烤,生姜晒种、浸种、播种、施肥、打药、垄上除草、收姜等都是人工操作,非一般艰辛。应该给予农民更多的尊重与支持,也应该更加珍惜粮食。
二是感受到新技术推广不易。特色作物的种植成本普遍偏高,针对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农民渴望有新技术,但又担心新技术的风险。而且新的技术意味着需要新的种植习惯,虽然农户能理解,但实际操作却很难。因此,在推广土壤熏蒸技术的同时,要更注重知识的渗透,在田间、室内开展多次土壤熏蒸及病害防控公益讲座,使农户逐步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理解、接受和掌握土壤熏蒸技术。
三是发现农业生产中蕴含很多科学问题,能进一步推动科研发展。面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会提出像产生原因、为什么难以解决、现有理论研究进展、技术利弊等实质性科学问题,自然会形成新的研究点。这都得益于在大地中的实践。韩庆莉说自己就是这方面很大的受益者,在土壤熏蒸技术推广中,逐渐找到了新的研究点,获得新的项目。
四是深入农业生产,能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土壤结缘的几年来,她感受到大地的神奇和魅力,增进了与农民的感情,也促进农民对科技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这些成绩和农户的喜悦,让她深感科研的责任与意义,也让她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祖国大地上深耕!
育人
关键是热爱
在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当过3届班主任的韩庆莉,参加过3次毕业典礼,每一次都会被丰收的喜悦和离别的不舍而感动。在2023年毕业典礼的教师代表发言中,韩庆莉提到,培养工作兴趣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她认为:一要为工作赋予意义,工作便会带来更多的人生价值。二要认真对待工作,在成绩中获得快乐,获得自我的一次次升华。三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四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清晰定位自身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韩庆莉主要讲述的《植物化学保护》和《农田杂草及防控》这两门课实践性非常强,她特别珍惜课程的实践环节,有时到农业种植公司参观现代农业种植,有时到农资销售公司参观座谈,有时到专业种植合作社请技术人员简述病虫用药现状,到种植户田间地头调查用药效果,从不同层面一一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爱农情怀。很多学生感叹道,实习课让他们指导植保专业这么被需要!他们要考研,要继续读植物保护!
谈到如何与学生交流相处时,韩庆莉分享道:“我平日里比较注重和学生谈心谈话。所以即使学生毕业后,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也都会跟我聊天。在学生大一刚进校的时候,我都会建议他们写写大学四年的计划,然后根据他们的计划再作个修订。等到每个学期期末,我们再沉下心来,一起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回过头看看自己做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达成,分析具体原因。就这样,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韩庆莉的课既接地气,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她会从这些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把科研过程中积累的素材放到课堂上讲。比如在讲姜瘟如何防治时,她就会把自己在地里的照片放到课件上,仿佛实地讲述姜瘟防治情况,具体到怎样调查、施药、药效等。课上讲到具体知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琐碎,也会想到这些知识跟农业到底有什么联系。她就带学生到田间地头,将如何开展病害调查、取样地样方、病情指数分级,这些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真正用到地里实操,让学生真实体会到课堂上的知识有用,激发学生兴趣。“讲课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哪个都不能放下”韩庆莉坚定地说道,“要学以致用,把学的知识传播到农村去,才更有意义。”
很多学生喜欢上韩庆莉老师的课,有的从大二开始就选择韩老师做导师,开始自己的毕业设计。韩老师会通过学生轮岗的方式,让大二的学生多接触各方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等他们大三时再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通常,韩庆莉会在每次出差前把信息发群里,让没课的学生跟着一起去,这也让学生更能切身了解实际情况,也能对农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比如到了烟地,学生会看到病病歪歪的烟。像有种病叫根结线虫病,会在根上长小结,这时候直接站在田间地头跟学生讲,就和在课堂上讲不太一样。在田间地头,学生就能把根挖出来调查一下,看看虫是怎么发生的。学生自己也会很好奇,进一步深入了解线虫到底长什么样、土壤里有多少线虫才会引起这样的病、目前有哪些药可以治、效果又如何等。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被逐步激发起来,一回到实验室就会主动分析查找原因。等实验室试验的药有效果后,再拿回到地里看看有没有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专业是农村真正需求的。从大田发现问题,回来再研究科学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作报告,逐渐成为某一方面的小专家,真正把毕业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林学院(亚太林学院)2022级硕士生廖利焱就是在研究生一年级时上了韩老师的《现代植物保护技术》课,对研究内容很感兴趣,便选择跟韩老师做科研。“韩老师都是结合大田情况来讲课,所以相对不这么枯燥,而且能了解到课题组氛围和研究方向。在跟韩老师一起下田后,我主要研究罗平小黄姜,当时刚好小黄姜收产,我就负责记录经土壤熏蒸处理后的小黄姜亩产量,看处理和对照情况等。”在廖利焱眼中的韩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老师,除了关心学生的科研进展,更是会顾及学生的健康心理等方面。
林学院(亚太林学院)2022级硕士生韩学应说道:“韩老师凡事亲力亲为,对我们都非常负责任,经常帮我们改论文改到忘记吃饭。另外,韩老师经常到地里,跟基地的人都很聊得来。她比较注重应用,在土壤熏蒸推广应用方面有很大贡献。”
在农户眼中,韩庆莉是一位在田间耕耘的土壤熏蒸技术专家,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学生眼里,韩庆莉是一位在讲台和实验室耕耘的老师,真心实意带领他们成长成才。在土壤眼中,韩庆莉是一位把实验室和课堂搬到祖国大地的土壤“医生”,治好土壤疾病,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来源:宣传部,文/图:刘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