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民族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生态知识研究创新团队成果《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Xishuangbanna, China: Diversity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Related to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中国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分析和保护进展、成效评估》)在《Diversity》(《多样性》,中科院三区,JCR二区)上发表,提出了将传统知识进行量化研究,从而了解基诺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丰富程度。尹仑教授为通讯作者,2022级硕士研究生黄晴为第一作者。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指各族人民及地方社区在长期的传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创新和做法。根据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 2014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对传统知识进行分类和编目,这也是全球首个有关传统知识编目及评估的国家标准。传统知识分为五大类,即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传统医药相关知识、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文章借鉴王国萍等提出的传统知识多样性计算方法,将传统知识所在的传统自然村落视为其所在的局域生境, 将每一类传统知识视为物种,则每一类别下的传统知识词条数目则可视为物种数,从而计算基诺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多样性 DTK,公式如下:
公式中, N为研究中记录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词条的总数, 为每一类别的传统知识的词条数目, s为传统知识类别数。
基诺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为了5大类,子分类有28项,编目总数为490个,因此s=5,N=490,由此计算基诺族传统知识α多样性指数 DTK 值为0.63。同样,将基诺族传统知识每一类别作为单独的研究整体,按照子类别分类来计算每一大类传统知识的α多样性指数 DTK1 ~ DTK5,结果如下所示。
DTK值越接近于1, 表明其传统知识的丰富性 (传统知识的总量)和异质性(传统知识类别)越高,则该区域的传统知识的多样性越高。由计算结果来看,基诺族整体传统知识α多样性指数为0.63,表明基诺族传统知识的丰富性较高,这也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传统知识与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辅相成,互为载体。基诺人所掌握的传统知识较为丰富多样,为其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尹仑教授带领的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研究,曾多次前往西双版纳进行实地调研,对收集和记录的基诺族、布朗族传统知识进行编目,目前已完成基诺族传统知识词条编目,共有50万余字,490个词条。预计在明年完成布朗族传统知识词条编目,并开展傈僳族传统知识词条编目。传统知识保护一直在路上!(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图:唐述壮/审核:李福源/初审:史桓恺/复审:矣学忠/终审:柏顺文/责任编辑:矣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