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邓书端
团队成员:董春雷、朱刚、康昆勇、夏炎、梁艳君
一、团队简介:
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创新团队在邓书端教授的带领下,主要围绕无甲醛/生物质基ENF级人造板胶黏剂研发、木质工程复合材料的设计、蠕变及传热传质机理、新型MOF/木材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应用、新型木基半导体敏感材料及木质材料微生物学等功能性木基复合材料方面开展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
邓书端:团队负责人
教授,博导,主要从事ENF级人造板胶粘剂及生物质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2022及2023年连续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以主要完成人荣获“2022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2)”及“2022年度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230余篇,H因子37;主编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
董春雷
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竹木基工程材料和木结构建筑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农业联合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厅三区人才2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入选2022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2021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七届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研发科研和教学装备4套。
朱刚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设计及其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云南省农业联合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10 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康昆勇
副教授,硕导,博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半导体敏感材料、光催化降解木质素、光催化杀菌和纳米纤维素抗菌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夏炎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木质材料微生物学、功能型木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入选2023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及云南省外国专家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与中文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梁艳君
讲师,硕导,博士毕业于中国林科院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竹材改性与竹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项目3项,参与项目5项;以第一或通
讯作者在林业和材料行业代表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编中文论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2件。
二、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
(1)ENF级人造板胶黏剂的研发
为从根本上消除木质人造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本团队以低毒且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替代甲醛合成乙二醛系列树脂胶黏剂,以来源丰富的油菜籽饼粕、木薯淀粉等为原料制备生物质基胶黏剂,并在此基础上,把乙二醛系列树脂胶黏剂与各种天然生物质原料相结合制备各种生物质多组分-乙二醛共缩聚树脂木材胶黏剂,经过优化后合成的胶黏剂制备的胶合板性能满足相关国标对I类胶合板的要求且无甲醛释放;研究结果为传统人造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为新型ENF级人造板胶黏剂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Fig.1 The schematics of reactions for G, p-G, G1 and p-G1 with DMU, respectively.
Fig. 2 Synthetic route and cross-linking reaction of WP-UG adhesive.
Fig.3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lywood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WP-UG adhesive (a) and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UG (b). Digital photographs corresponding to the fracture of WP-UG adhesive bonded plywood (c and d).
Fig.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ssava Starch-Acrylamide graft copolymer
Fig. 5 Possible cross-linking structures of RUG and MRUG adhesives after curing in plywood.
(2)木材和木竹基绿色建材力学性能测试及装备研发
团队致力于木材和木竹基绿色建材力学性能测试及装备研发,主要包括足尺寸木基梁的静曲和剪切测试装备、高精度木/竹基或生物质材料变湿蠕变测量装备,以及足尺寸木/竹基材料蠕变测试装置研发;所研发设备的技术指标可完全满足国标和美国ASTM材料测试标准。
图6:足尺寸木梁应变场测试
图7:足尺寸木梁四点弯曲测试现场
图8 高精度变温变湿木/竹基或生物质材料静曲蠕变测试装备
1.上底座;2.滑轮2;3.支撑杆;4.滑轮3;5.滑轨1;6.滑轮2;7.滑块1;8.滑块2;9.荷载;10.LVDT(线性位移传感器);11.压盘;12.连接螺栓;13.滑块3;14.下底座;15.环境气候箱;16.机架;17.压缩装置;18.拉伸装置;19.数据终端;20.A/D转换器;21.夹头。
图9 高精度变温变湿木/竹基或生物质材料拉/压一体蠕变测试装备
图10:足尺寸木梁静曲蠕变测试现场
图11:足尺寸木梁蠕变测试数据
(3)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制备、设计及应用
主要集中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设计及其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功能化木材已被开发用于可持续油水分离的微纳过滤膜。然而,通过简单方法制造耐用、高效率和超高通量的木质基膜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本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表面修饰处理并结合原位生长策略可控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化 MOF@木材复合膜。由于其独特的微/纳米级粗糙表面形态和低表面能,功能性木膜展现了对水的高接触角,并能有效分离各种不互溶的油水混合物。值得注意的是,MOF 木材膜可以整合到泵驱动系统中,作为一个先进的过滤元件,用于持续和高效的油水分离。结果显示,复合膜对 CCl4(56689.34 L·m−2·h−1)和甲苯(47241.12 L·m−2·h −1)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达到 99.0%以上的分离效率。此外,这种新型功能膜展示了对物理损伤、高/低温度和腐蚀性溶液的显著抵抗力,展现出稳定的超亲油界面,适用于恶劣环境中的油污废水处理,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4)光催化降解木质素、光催化杀菌和纳米纤维素抗菌研究
本团队成功制备了抗菌性能优异的纳米纤维素纤维薄膜,对空位缺陷对光催化剂CuIn5S8的杀菌性能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图12以柳杉,槐木和云南松为原料,采用化学法(CM2)和生物酶法(BM2)制备纤维素,再采用生物酶法1(CPM)制备纳米纤维素纤维(CNF)
图13光照射下Vs-CuIn5S8处理大肠杆菌和MRSA的形态变化、BCA蛋白渗漏和膜电位影响
(5)木材、竹材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对木材、竹材的微生物降解路径进行研究,微观表征了真菌作用过程中木材、竹材细胞壁的变化,探究了细胞壁的降解,揭示了白腐菌、褐腐菌对针叶材、阔叶材、竹材的不同作用机制,阐释了木材、竹材组分的降解路径,为木材、竹材腐朽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木竹材进一步的功能性改良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European Journal of Wood and Wood Products, Polymers, Wood 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期刊上。
三、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团队成员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项;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第一完成人及主要完成人身份获省部级奖励10项。